我是如何与创业擦肩而过的(第一篇)
前言
1983 年到现在,马上要迈入30了.
人老了,就爱回忆过去. IT 业内信息量冲刷得太厉害,乘我还记得过去,赶紧写下来.
枯燥无味的简历也挺没意思的. 这里就以我短暂的IT史中,是如何跟各种火热的创业技术和概念擦肩而过为主题来回忆下吧.
刚一回忆,马上就蛋疼了.读书浪费的时间实在太多了,尤其大学.读出来工作没几年也就老了. 回忆还是得从大学来
新闻发布网站
大约 2003 年中旬或者 2004 年初,具体时间太久不记得了.老师布置了一个大作业,我好死不死的选择了'''新闻发布系统'''这个课题,老师不相信能完成,被老师鄙视:就这一个系统就能做死你.
貌似分了小组吧,但是只有我一个人在动的样子.
当时学校也就简单的教过下 c 语言,完全没接触过 web 开发. 什么都不会的情况下,就一个人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.
上网找了很多例子,最后选定了技术架构,于是从 mysql 开始学起, tomcat 玩了下没玩转,于是又投奔了微软那套(因为例子大多是这种的): IIS ,ASP,貌似脚本语言用的还是 vbsrcrip.
不过吧,半改半凑的,还真给我弄出一个勉强能用的东东了,虽然主体都是现成例子改出来的,但是也很不错了.
能发布文章,能留言,还有个主页的样子.
当然了,前面说的这些都不是重点,我想说的是我的意识.
完成了以后,我开始不满足了,想能不能不要只是一个管理员在那里发布,可以用户注册,注册完了用户自己就能发布文章,有个主页,列出自己的所有文章.互相能够看到文章,能够上去留言.
我就觉得这是个很有意思的东西,假设能倒腾出来的话.
大家想下这是啥? 不就是 blog 嘛,问题是当时 blog 还没真正流行起来呢,我也完全没有接触和了解过 blog. 我就想到了让用户参与进来,创造网页内容了.这个概念在当时是很了不起的哈.
当时最流行的还是论坛,我当时也想到这个和论坛有什么区别?就是能把每个人自己的东西捏在自己手里面,得到最大的自我成就感,比论坛更能激励人去创造内容.差别有点像吃大锅饭和自家承包田地.
现在搜了下比较早的国内 blog ,应该是 "博客中国(blogchina.com)于2002年8月由博客教父方兴东创立",但是我要真能做下去,也不是没戏,是晚了点但是搞不好也就赶上后来的 blog 大潮了.
最后没弄下去,因为大三是我的重修年,大一大二我就彻彻底底的玩了2年游戏,挂科无数,再挂一个学分就要被强制留级的情况下,奋起直追,1年修完整个大学的课程.这个故事以后有机会再写吧.
反正就是为了重修,应付了大作业以后,这套半成品也就丢到哪里不知道了,遗憾的错过了后来的 blog 大潮.
数字博物馆
2004 年中旬,去到了学校的计算机重点实验室实习,主动和教授申请的.里面全是研究生阿,刚去我还挺心虚的,后来发现也不咋的. 这个后话以后再说吧.
当时有个项目,因该是叫:多媒体数字博物馆,要用各种丰富的多媒体手段展现各种东西. 这东西题目很大,很不好做,当时的条件下,这个项目基本没啥可行性.是个烫手的山芋. 于是大家都在推,推来推去,反正掉我头上了,貌似因为我当时比较老实,好说话.另外就是刚完成了一个不错的东西,能力获得了教授的肯定.
努力推了,没推掉,只有认命.
所有人都躲了,又是只有我一个人........
当时我竟然在玩 flex , 04 年阿. 当时还是 Macromedia 公司所属, 2004 年 3 月份才发布的,我 04 年下半年就在玩了.
于是我决定用 flex 来做,那年头,大家只知道 flash,鬼才知道 flex. 用这个新技术的痛苦在于,大家都以为我英语发音不标准,把 flash 读成 flex,我那个泪流阿.
反正最后被我搭出个系统来了,还可以动态添加栏目,反正做的及其花哨,功夫的都花在前端了. 后端用 java 简单搞的,java 那几年特别火,我也认定了java就是好....具体不表了.数据库的没用,用 xml 代替了数据库...这个可以单独再写个故事.
重点不在于这个系统,在于....我做的过程当中,因该是 05年初吧, 发现 avi 转换为 flv,然后在我的数字博物馆里面播放电影阿,mtv阿之类,速度和响应非常棒,清晰度也很好,播放器也现成,甚至我用我的低带宽的 adsl 当出口(花生壳),都能在其它地方播放起来.
那时压根没有 flash 的在线播放,都是 mediaplay 和 realplay 嵌入播放的天下.
于是我想建立一个视频播放系统,仍然秉承我喜欢用户参与的理念,让用户上传 avi , rmvb 等,转换为 flv,然后就能在线的让其它用户来观看了.能在线看干嘛要下载,甚至我都开始拿那个数字博物馆开始改造了,开始考虑怎么转换视频格式了.
这个是啥,应该很清楚了吧....YouTube,它也就是 05 年2月才在国外创站阿..我准备干的时间跟它差不多阿.苍天阿,2006年11月,Google公司以16.5亿美元收购了 YouTube . 我就那么活生生错失了当富翁的机会....开个玩笑. 但是国内视频网站流行起来也是 06,07 年以后的事情了, 我比他们整整早了差不多 2 年阿,真要做起来估计能抢不少金吧.
最后为啥没弄下去呢? 教授强制把这个列为我的毕业设计了,我那个蛋疼阿,我知道这个东西没可行性的阿...于是 05 年忙着应付这个没可行性的东西通过答辩.外加脑子抽了,去考高程,也就是软件设计师了...于是我的视频网站大计被我遗忘了,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想到我搞不到那么多机器做视频转换,那么多带宽来支撑播放,於是放弃了.
05年7月份,毕业了.最终拒绝了教授弄我去日本做外包的机会,以及能轻易考上并读他研究生的机会,比别人多揣了个高程证,踏上了求职路....
以后的等回忆下再来写,还写不写就不好说鸟
这里被GFW干掉了么?
现在貌似要翻墙才能打开
人才可遇不可求不可留
看robbin的blog,对有段话很有共鸣:外企出来的人都有个特点:屁大点事情当成圣旨一样的事情去干,干完以后写一堆report邀功。从积极的一面去看,这叫做职业素养好,有高度的敬业精神;从消极的一面看,这些人做不了实打实的技术骨干,在外企,难的技术活要么老外做了,要么外包出去做了。 小公司出来的人正好相反:往往有技术能力,可以担当大任,但是职业素养差,做事情细节做不好,脾气大,挑剔,难伺候。 这两种人要我来看,都不能用,嘿嘿,一个是没真正的能力,一个是没正确的做事情的态度。真正两者都具备的人,那才是真正的”人才”,这种人才那是可遇而不可求。 不过呢,没有留住人才的条件,遇到了也只能一声叹息.要求其实没必要像上面那么高,愿意努力去做自己不会的事的人也就算人才了.总能看到有的人,坦然自若脸不红心不跳的说: “我不会,搞不定.” 甚至都没有去尝试. 在这个有google的时代,不知道您老连搜索一下的时间都没有,是要留着时间和精力去泡妞呢?还是打炮?这种人典型的既没有技术实力也没有做事的态度.趁早的离开IT民工这没前途的行当吧.不过呢,换其他行当也玄.还是盯住公务员和”国企”,努力进去找个混日子的差来得稳当. 留不住呢.就更复杂了,有的公司上层像智联招聘,下层忙拍马,中层不知道在干啥.不重管理,不重技术,临到事来了,抓一票应届生和溜须拍马之辈顶上.~~google 大神也不是万能的. 这种公司,人才要是还没走,也是因为没找到更好的东家.